首页 > 花季 > 正文

人生以痛吻我,我必报之以歌 —— 记安师大附属庐江三中九年级(1)班残疾学生姚科名同学

人物小传

姚科名,男,16岁,安师大附属庐江三中九年级(1)班学生。先天性残疾带来行走不便,经历了幼儿园、小学的艰苦奋斗,最终成为庐江三中的一名学生。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关怀下,他克服身体上的重重困难,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到校学习、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达到班级里正常学生中等偏上的学业成绩。虽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姚科名在七十七岁爷爷的帮助下,按时到校,从不迟到早退,成为庐江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奋斗之歌

“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我从外表上看与正常人无异,只有一点有些不一样,那便是特别安静,不哭也不闹,开始时爸爸妈妈并没有在意,到我四个月大的时候,我似乎总是头抬不起来,他们才发现了我的异常。”姚科名这样介绍自己的小时候。

后经多家医院诊断,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父母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仍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反复的治疗、高昂的医药费,压得这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喘不过气来。正好在他八岁时,国家颁布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康复医疗的政策,他才得以去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稍稍懂事的姚科名,每天都去康复中心。开始时,他极不情愿,甚至以不吃饭来抗拒,直到他看到了不少聋哑的、肢体不全而且比他还严重得多的人都在康复中心进行一些训练,他才接受自己的现实,明白自己的处境,每天都坚持去进行康复训练。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小伙伴,认识了很有趣的老师,让他终身难忘。

姚科名同学的家中有五口人,父母、弟弟和爷爷。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平时会出去帮人打杂做零工,爸爸是一个到处帮人装修房子的普通工人,家庭收入很低,已经七十七岁的爷爷在自家的土地上种点菜,有时送去集市卖,以贴补家用不足。弟弟读小学,也依靠爷爷接送。

六岁时,幼儿园并没有上多久的姚科名,为进入小学,跟着妈妈一起去找能够接收他的学校,虽然国家有政策不允许拒绝残疾儿童入学,但具体到找某个学校接收还是有不少难度。在多次碰壁之后,他跟着妈妈一起找到县教体局,在教体局的直接关照下,才顺利地上了小学,小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进入庐江三中读初中。

上了初中,面对新的环境,姚科名一开始有点不适应,早上需要起床更早,晚上在家还有作业要完成,“我因为比正常人都慢很多,所以我用功的时间也必须要多很多”,他缓慢地说,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很快,班上很多同学都来帮助他,如上厕所困难,其他同学都来帮扶着。有时忘记了书或文具盒,也会有人帮递到手上。

“每个学科,只要我有困难,老师们都会给我单独辅导,不让我落下。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么多的好同学,好老师,遇到了这样的好学校。”他对三中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感谢。

姚科名说,“每天都是爷爷用三轮车接送我,迎着朝阳上学,又迎着夕阳回家,感觉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下。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尽最大努力去学习才是我对这个社会的最好报答。”

同窗之谊  

九(1)班 孔滢滢:

姚科名同学虽然身体有疾患,但意志坚强,令人佩服。对常人来说,上、放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他就很不方便,尤其是雨雪天,对他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身体正常的同学都有不少人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而他,却从不因身体原因缺一节课。

在他的脸上,笑容常在,与朋友相处很温馨,面对大家善意的帮助,他也心怀感激。上课从不迟到,作业认真完成,一笔一划,书写得极其认真。我们都被他的坚强感动,九(1)班的同学们也格外关心他这位有些特殊的朋友。实验操作课落下的笔袋,有人替他默默的取回;大操场的核酸检测,男同学总在他身旁耐心地搀扶;难以理解的数学题,总会有人给予他细心的讲解……

人生从来不是因为幸运而美丽,而是因为努力、执着而发出光芒。努力向上的姚同学,替你高兴,为你喝彩!

九(1)班 许丽云:

老班曾说过,姚科名同学如果不在我班,就很难形成现在这样奋发向上的九(1)班集体,虽然有点夸张,但第一眼相见,姚同学与同龄孩子确实不同,行动不便,却不缺乏阳光与自信。

姚科名同学学习认真,勤奋刻苦,面对任何困难他都会从容笑对,不抱怨不退却,或许他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团火,升华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前行的路。性格开朗的他,不便参加室外活动,可爽朗的笑声从未离他而去。

一个人的坚持是坚强,一群人的付出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传承。张新员,李想,夏康毅,平时都大大咧咧的男子汉们,在呵护姚同学时却无微不至,我想这便是相互美丽吧!

九(1)班 陈妍:

我是一个不容易崇拜别人的人,但是我身边有一个人,却让我不得不对他产生崇敬之情,他就是我班的姚科名同学。

七年级时,我便注意到,他行动不便,但每次的测验成绩却非常不错。我很好奇,留心观察之下,果然有大文章。行动不便的姚同学,很少喝水,因为去趟厕所这样简单的小事,可对于他来说,却不得不劳烦同学搀扶他,帮助他,于是他选择隐忍,选择尽量不去打扰同学;课间休息,是同学们放松的时间,可姚同学却选择默默地温习功课,静静地书写作业,上、放学的途中,时常见他坐在他爷爷的三轮车上背单词,原来每一份回报都是在他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后获得的。命运虽对他不公,可他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起直追。

姚同学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当他的考场分到高一些的楼层时,便见我班热心的同学对他细心的呵护,扶他去爬楼梯;每当班级有大型活动时,也总少不了姚同学的身影,寒暑冬来,三年转瞬即逝,但这三年来,姚科名以他的坚强性格和坚持精神,影响着每一位同学!一起努力!共同加油!

班主任眼中的姚科名

姚科名,是我九(1)班学生。三年才一千多天,太匆匆。他留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却永不忘记!

他的自律无人能比。从七年级开始,班级规定杜绝喝饮料,我一直叮嘱孩子们要多喝开水,可姚同学的书包里,永远没有水杯。一开始,我以为他抵触我们共同制定的班规,但也从未发现他私自购买饮料。“你不喝水吗?”“老师,上厕所很麻烦!”寥寥的几个字,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为了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宁愿自己不喝或多喝一点水!

他的友善让人难忘。姚同学和孩子们相处融洽,同学们知道姚科名行动不便,都愿意帮他,像张新员、李想、夏康毅、吴豪等,总是在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施以援手。记得在八年级,有一次他吃坏了肚子,这对于姚同学来说,属于突发事件,张新员、李想两位同学二话不说,一左一右地架起姚科名就往男厕所冲。姚同学话不多,却与同学们相处和睦,令人难忘。

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让人敬佩。由于脑瘫,姚同学书写速度很慢,说话比较含混,做完同样的作业,他比一般的同学所花费的时间多一倍两倍甚至好多倍,背诵同样一篇文章,他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我们从未听过他抱怨一句,作业仍能按时完成,学习也能跟上班级整体节奏。七年级下学期,由于新冠病毒侵扰中华大地,我们开始了线上教学。姚同学在上网课期间,未能抵制住手机的诱惑,复课后,成绩下滑比较厉害,经过老师的沟通,自强的姚科名坚决杜绝了玩手机,从此专心学习。

他的自信让他取得了良好成绩。中考的实验考试在4月份进行,由于考点远,行动不便,他本可以申请免考,可姚同学拒绝了我善意的提醒,“我认真学习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我觉得我可以的,虽然可能会慢一点。”最终他的实验成绩为满分。在全县抽测文化课成绩中,他也取得了四百多分的好成绩,超过了一部分正常体质的同学。

分不在高,坚持就行;身虽残疾,立德树人。随着中考的到来,愿姚科名同学一直能保持自律、友善、自强、自信的良好精神状态,迎接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考试!

(林作主  张林峰  余涵)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