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以在课堂上提问为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究竟采用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介绍了三个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找准提问方式
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先和同伴交流,可以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害怕尴尬而无人发言的情况,也可以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来思考问题和分享答案。
合理分配问题比例
如何使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和立场。例如,“你认为它怎么样”“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而封闭式问题则严格地规定了作答者该回答什么,比如“你多大了”“现在几点了”等。但在课堂上封闭式问题很容易被滥用,因为一方面,封闭式问题很节省时间,如果老师觉得时间紧迫或者想加快课堂进度,就会倾向于提封闭式问题;
另一方面,提问封闭式问题时,通常会发现回答者能够说出正确答案。但这并不能保证回答者就会这道题目,有时候可能是猜对的。使用封闭式问题进行交流,可以引导出的信息量很少。
因此,在课堂上不能总提封闭式问题,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封闭式问题。要保持一个平衡,重视开放式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封闭式问题。
精准识别
诊断性问题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学习、学科知识、思维方法以及心理学。学生可能会给你一个答案,但却不会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
通过诊断性提问,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方法。也许会存在思考过程不正确,但最后的答案却是正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学生会暴露自己的错误,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他们不知道答案;他们感到不自信;他们不理解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听到这个问题;他们迫于社交方面的压力不敢回答问题;他们觉得无聊......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并获得能力的提升。课堂提问是一个技巧,如何鼓励学生回答?除了本文介绍三个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我认为老师提问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意图,不要预设太多的问题,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生成。因此,在提问前要想清楚,你想要落实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当学生的回答不是你理想中的答案时,教师如何引导?这才是老师的作用,问题解决了,教学难点也突破了,要知道好问题的作用要胜过好答案。
另外,我们老师的课堂的交流模式大多是师生互动,师问生答,几乎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即使有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没有有效的组织安排,生生交流基本上流于形式。其实,学生之间的质疑解惑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要强调的是,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明白: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淮北市杜集区淮海东路学校 范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