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嘉”,那天批改作业时,作业本封面姓名一栏的这几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当然知道是谁,全班同学的字我都认识,何况这里还有提示的“嘉”字。上课时,我有意地喊他:“小嘉同学,你来回答。”他很愉快地站了起来。联系这一段日子的表现 ,我不禁有些欣慰,小嘉同学心理方面的问题正在好转。
一年前,小嘉同学的父亲因肝癌去世,他的父亲才36岁,英年早逝,小嘉请了两天假,回校后,看他落寞的样子,我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就抚摸着他的头说:“这几天晚上没睡好吧,要不中午去我床上休息一下?”
“没事,就是守灵呗。”我不禁心中一痛,才多大的孩子,就要承受这样的生命之痛!估计家人或亲友都劝了他,他才这样故作轻松地说,但语调含混,我感受到了那一丝无奈和痛苦。
随后的一段时间,他会莫名地流泪哭泣。周边的同学三番两次向我报告,说小嘉又在哭,劝也劝不住。一开始我以为他还没有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可能是回想到了与父亲在一起的某个场景,我开始开导他,试图让他走出来,他却一直摇头,“我活着有什么用?我太差劲了,我太无用了。”“这世界有什么好,真没意思。”几次都是这样,接下来是泪流满面。同学反映,小嘉总是一个人呆呆坐着,呆呆望着窗外,有时默默流泪,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是不是抑郁了?
我上网查了一下抑郁的症状,抑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睡眠差,精力下降,少语少动,自责自卑,悲观厌世。小嘉的种种迹象都和这个相似,怎么办?不能告诉他妈妈,年轻的妈妈才32岁,会承受不了,我只能告诉她怎么去做。我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并咨询了这方面的心理医生和专家,想尝试着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让班上的学生接近他,尽量地夸奖他的点滴进步,让他多与同学相处,不要一个人静坐。一开始他好像不太情愿,慢慢地,他接受了我的意见,上课也开始举手了,学校活动只要自己感兴趣的就参加。年前元旦联欢,小嘉报名了,是他喜欢的吉他弹唱,唱的声音不大,弹得也不熟练,但都在调上。让他参加可能影响班级名次,但我丝毫没有犹豫,相对于挽救一个孩子,班级名次就不算什么了。
表演结束,现场掌声雷动,我知道大多都是我们班的,后来小嘉又参加社区的朗诵比赛,表现很不错。几次下来,小嘉的自信心上来了,同学对他的友爱他也感受到了,他越来越乐于为班级做事,原来爱可以改变一切!这就出现了开头的作业本上的“请叫我小嘉”,我知道他是希望获得更多的爱和自信。
自此以后,全班同学都叫他小嘉,他开心得不得了,干事的劲头更足。我们学校自从延时服务后,都会在下午大课间为学生提供点心。每次大课间的点心,他都抢着去端,哪个没拿到他都记在心里,偶尔错了,他还去食堂找师傅,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嘉哥,每次拿到点心,就会说一声“谢谢嘉哥!”他也愉快地笑着点头。面对这样的阳光大男孩,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走过阴霾,终是阳光灿烂的晴天!(唐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