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 > 正文

以爱燃灯,照亮特殊儿童前行的路 —— 记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优秀党员教师修艳秋

“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奇迹。”这是亳州特教学校教师修艳秋的教育格言。她热爱特殊教育,更爱这群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们,认真接纳并尊重每一个被上帝遗忘的小天使。即使不能用语言去沟通,她也会用温柔的眼神和温暖的拥抱去传递爱。

从教18年来,修艳秋一直坚持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用“铁树开花”的执着,帮助一个又一个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她先后被评为“亳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亳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亳州市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亳州市教坛新星”“亳州市学科带头人”。2021年,她被授予“亳州市党员教师示范岗”称号。            

实施语训康复 坚持把爱说出来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折翼的天使,有耳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口说不出甜蜜的话语。这群听障儿童就是修艳秋面对的教育对象,她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开口说话。这是一项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支撑的工作,更需要长久的坚持。            

刚开始,面对这群“啊啊”乱比划的孩子们,修艳秋很不适应,放弃这份工作的念头多次出现,在她内心挣扎。但是,一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充满渴望的眼神,她的心就一次次被融化。于是,她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做好听觉康复训练。

学生刘佳怡是修艳秋“一对一”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孩子。2021年9月,她接受任务对其进行个训康复。当时刘佳怡才一岁零两个月,刚会走路,对上课非常不配合,哭闹不止、扔玩具、趴地上打圈圈。孩子的妈妈束手无策,个训康复老师换了好几个。后来,修艳秋主动请缨。在她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下,目前该生已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18年来,在语训康复路上,修艳秋共为63名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其中绝大多数都已在普校就读,有的甚至接受了高等教育。            

开展送教上门,一路播撒爱的阳光  

修艳秋热爱特殊教育,更热爱每一个特殊孩子。每个周末,她都坚持给因重度残疾而无法到校学习的特殊孩子送教上门。她说,每次去送教并不能教会孩子多少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给家长送去一点希望之光,即使是微光,也能够温暖一个特殊家庭。            

李佳贺是修艳秋的一个送教学生,十三岁了,看上去却只有六七岁的样子。他先天智力障碍,并患有心脏病,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小时候因家长没看护好被热水烫伤,导致下肢残疾,只能蹲着走路。从2019年开始,修艳秋每周都为其送教,制定康复计划,并让家长参与进来,重视并配合康复训练。孩子因长期患病,双手僵硬,没有抓握能力,连吃饭这样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都没有。修艳秋从用手捏花生、捏玉米粒、捏豆子开始指导训练,用了两年时间,教会孩子学用筷子吃饭。这期间,孩子还学会了上厕所、画画,以及简单的手指儿歌。最让修艳秋感动的是,每次送教,孩子都会说“老师,你来了”“老师,再见”。家长脸上的笑容,嘴里的感谢话,让修艳秋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每次送教,修艳秋和同事们都是早上7点多就出发,天黑才能到家。从小就晕车的她,每次都得吃晕车药才能坚持下来,有时一路上要呕吐好几次。学校的司机师傅经常说,修老师是他见过晕车最厉害的人。多年来,修艳秋从来不说苦。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家里,交给父母看管,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从事学前教育,让爱之花在融合中绽放  

2021年9月,学校研究决定让修艳秋担任学校附属幼儿园(百合路幼儿园)的业务园长。虽然她当年学的是幼教专业,但一直从事的都是特殊教育,缺乏学前教育工作经验。幼儿园日常工作给她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她咬牙坚持下来,一年来没请过一次假,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中午从没休息过。她策划开展一系列普特融合教育活动,让特殊儿童融入正常儿童生活。上学期,同事们经常看到她不是嘴角上火起泡,就是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一整个冬天没好过。        

今年春季开学后,她积极参与全市特优园评选活动,带着同事们对照评选标准,加班加点,查漏补缺,使学校附属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特优园评选初审和专家评估。面对挑战和困难,她没有退缩,反而快速成长为学前教育的行家。            

修艳秋一直相信天道酬勤,付出就有收获。多年来,她以爱燃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她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爱心。工作中,不论重活、脏活、累活,还是加班加点,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挑战,受到同事、领导、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程效朋)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