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怎么办? 政协委员献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双减”是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如何全面落实并持续有效地推进?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提升校内教育教育质量、保障教师需求、打造高水平课后服务等纷纷出谋划策。

校内校外都要做好“转型”

“双减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合肥市政协委员龚存玲认为,如何进一步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何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确保大量的培训机构从业者顺利转型;如何强化配套,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使得“双减”工作可持续推进等都值得探讨。

为此, 龚存玲建议:“双减”工作既需要减轻家庭和学生的负担,也需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到课后服务的工作中去。“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区域性备课云平台,充分共享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减轻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的负担。”其次,推进作业分层管理,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分别布置适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布置个性化作业,确保难度适中。要实现作业的“千篇一律”向“千人千面”转变。龚存玲建议,引入优质的素质类课程,积极开展5+2的课后服务模式,师生共同参与,推进五育并举。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龚存玲建议,积极引导培训机构主动转型服务校内,做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引导机构主动转型做素质教育并参与家庭教育,补充家庭教育的空白。其次,鼓励有实力的机构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并积极支持机构转型做社区教育,促进机构积极参与社区大学、老年大学等社区服务机构运营当中。

建议给课后服务教师“零星假”

“贯彻‘双减’过程中,大量工作需要教师落实,很多教师教学外负担较重。”合肥市九三学社认为,目前课后服务还存在课程开设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教师教育教学压力大、学校课后服务管理保障不足、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等难题。

合肥市九三学社建议,从保障教师实际需求,完善教师关爱举措入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情况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同时,严格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弹性上下班制”。建立教师子女课后托管班、给教师安排“零星假”“关爱假”、提供校车接送、校内教职工晚餐服务等,让教师能够安心、放心地开展课后服务。

“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充分了解学生选择的课后服务类型、热门课程、覆盖率、参与率等,了解家长对于课后服务时间、配餐、接送等管理事宜的要求。”合肥市九三学社建议广泛吸纳校外专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聘用高校教师、退役运动员、专业教练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等社会专业人员,并规范引入校外培训机构,形成相应的准入、退出与评估制度。

以“双减”促“双加” 重视美劳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生的美、劳教育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必须加以重视。”合肥市政协委员韦翔宇认为,目前“双减”工作稳步推进,但美、劳教育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受重视程度亟待提升。

韦翔宇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督导考评机制,把美、劳教育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对美劳教育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和物质供应,督促各级各方面把美、劳教育要求落实到位。

“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和素质教育规范要求配齐美劳教育专业教师,确保美劳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韦翔宇建议,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配齐配强美育教师,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艺术展示、研学旅行等活动,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创新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方式。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课时,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蔡凯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责任编辑: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