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有温度,邻里似亲人。
2022年合肥临湖社区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落地实施,让社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让居民诉求在议事会上能够提出并解决;让辖区孩子们有了第二课堂;让独居、孤寡老人在家中就能够享受社区的帮扶;
……
微公益项目的出现把社区居民最微小的需求,作为服务的基点;
为居民家庭带去便利、欢乐和温暖;使社区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街坊邻里亲如家人。
搭建公益平台 引导志愿服务项目落地
根据前期调研,有居民表示文化活动较少,有居民表示小区环境待提升;也居民表示业主和物业之间关系不够融洽……2022年在临湖社区党委的支持下,临湖社区启动首届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公益平台,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依托临湖社区社工站,调研居民需求,动员辖区的居民骨干、高校志愿队伍等参与社区服务,不断激发辖区志愿队伍的活力,拓展居民服务力量,系统化开展居民服务。
在微项目招募过程中,涌现出了老手艺达人愿意针对辖区居民开展手工传承培训,涌现出了便民维修达人愿意针对辖区困难家庭开展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涌现出了亲子教育达人愿意针对辖区亲子家庭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同时也有项目负责人内心有疑惑“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是什么?”“申报流程是什么?”……临湖社区社工站专业社工通过开展项目一对一、一对多的申报辅导,解决申报项目负责人的疑惑,通过前期的动员、申报辅导收集到了辖区20余份的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申报书,经过项目初审、项目路演等多个环节,最终立项了文化营造、邻里帮扶、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等多个类别13个微项目,吸纳志愿组织牵头骨干20余人,招募了辖区近300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通过一年的运行,各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初战告捷,得到了众多居民的认可。
聚焦社区服务 全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临湖社区首届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自2022年3月落地实施以来,13个项目在辖区开展小区环境建设、协商议事、志愿帮扶、亲子阅读等系列主题活动场次近200场,直接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临湖社区的公益服务品牌初显,被服务的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如园居委会的“义起便民”、巢桥居委会的“便民驿站”等项目积极为辖区困难家庭开展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意园居委会的“小蚂蚁”美化家园项目在线辖区开展小区环境维护等志愿服务,助力小区环境整治;吉园居委会的“巧手伴桑榆 幸福在吉园”项目针对居民开展系列传统手工活动;始信居委会的“她友爱”项目以全职宝妈志愿者为主体开展各项手工、帮扶等系列活动;吉园居委会的“放学来吧”巢桥居委会的“亲子陪伴 共同成长”新年居委会的“爱心助学 筑梦未来”祥园居委会的“童心爱 童行动”等项目则以青少年为主体开展亲子阅读、绘画、表演等各系列服务……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他们如星星之火在社区服务中形成燎原之势;如涓滴之水,汇聚起公益大爱的海洋。
“家里水龙头坏了,通过便民服务卡可以直接联系志愿者,他们第一时间就来帮我修,非常感谢他们。”一位“义起便民”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说道。
“我家孩子通过‘童心爱 童行动’项目持续参与慰问老人、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了感恩,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一位宝妈说。
加强培训督导 促进项目运营能力提升
为加强项目团队的综合能力,依托项目服务内容,设计了培训计划,开展“财务管理培训”“微项目管理”等多场主题培训,从项目的材料管理、财务管理、活动执行等多方面提升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同时在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润生社工针对各项目通过线下参与活动,一对一座谈等形式开展陪伴式的督导20余次,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例如,“爱心助学 筑梦未来”需要大量书籍,建议在小区业主群、小区的公告栏张贴招募等提前开展书籍招募活动,“多方协商 共建家园”协商委员会成立后大部分工作积压在项目负责人身上,对此建议召开一场分工会议,明确各成员职责。
培训和督导并行不仅提升了微公益项目骨干成员管理及服务能力,使社区社会组织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同时也推进临湖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涌现典型案例,激发居民骨干自身能量
通过各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落地实施,有预备党员王家胜持续为辖区困难老人开展理发、家庭维修等志愿服务,方便困难老人的日常生活;有党员志愿者苏艳带领辖区全职宝妈组建女性志愿队伍,搭建女性交流平台,在辖区开展女性手工交流、困难老人帮扶等活动,扩大辖区女性的社会融入;有居民志愿者胡小卫,在得知辖区内小区封控情况后,率先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二码联查”、新冠疫苗接种的秩序维护等;有居民志愿者伍欢欢利用自己的特长,搭建“悦”动舞台,针对辖区居民开展绘画、舞蹈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一个又一个志愿故事、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典型,促进了临湖社区“志愿文化”的深入人心。
接下来,临湖社区将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五社联动”,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质赋能,助力构建临湖社区治理共同体,进一步深化社区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形式,促进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逐步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杨春锦 张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