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地理校本课 —— 记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实践课

冬去春来,时间的脚步迈进三月的暖风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的操场上,一节有趣的地理社团活动课正在进行。合肥市陈丽名师工作室成员徐红老师正带领地理特色社团——“问天社”的同学们探究校园的风。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是安徽省绿色学校,学校倡导活动化教学。校园内风景优美、春花、夏雨、秋叶、冬雪,四季轮转。依托学校丰富的资源,地理组陈丽老师带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开发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并以省级课题为抓手,进行广泛的教学实践。

“校园的风”是《一叶知秋》的一个主题,《一叶知秋》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本册教材有四个主题,分别取自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校园的地理事物-风、花、果、叶,旨在引导学生用一双地理的慧眼,观察和欣赏美丽的校园,思考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和规律。

3月10日周四的社团课,同学们特别期待这次特别的活动课,还没到上课时间,“问天社”的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操场。首先徐红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辨认操场的不同方向。接下来是有趣的放风筝游戏,一位放风筝“小能手”很快判断出操场的风向,迎风奔跑放飞。其他社团成员根据奔跑方向,对风向为风的来向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随后,同学们来到校园的小广场,仰望国旗,判断国旗飘扬的方向,此刻,同学们能很快判读出风向,并在导学案中作下详细记录。

了解了校园风向,大家对风的形成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师生一同回到教室。老师向大家展示出合肥市1981-2010年逐月风向风频资料,大家探究后得出风向在一年内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加深了对季风这一概念的理解。接下来徐老师带领大家做起了沙与水的受热实验,记录不同时间沙与水的温度变化,同学们由此明白了比热容差异导致热力性质差异。最后通过视频动画,形象直观的演示热力环流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之间的季风变化。由浅入深,同学们明白了风的形成与变化,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了季风对我们的影响,可谓受益匪浅。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地理。合肥市第十六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实践课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通过有趣的活动与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价值,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升。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