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太湖县徐桥镇桥东小学将“课后服务”作为其政策落地的主要抓手,精心构建多样化的延时服务模式,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质量,让教育更有温度。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匹配家长朝九晚五的作息模式,同时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各年级班主任也在学校召开“课后服务”专题会议后,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作。在班级群里下发通知,同时将印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力保班级内的所有家长百分之百知晓并理解其相关政策,加强宣传,让家长了解、放心。
二、多元课程暖人心
学校学生延时服务参与率百分之百,这对于师资匮乏的乡村学校,无疑也是一种挑战。但学校另辟因材施教的的课后服务工作思路,全员参与,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教师的个人特长去设置课程,逐步让活动内容丰富起来、让活动氛围活跃起来。
1、基础课程的“暖心行动”
落实“双减”要求,作业管理是关键。但因其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给予及时辅导,所以学校将基础课程辅导列为课后服务中心的主要内容,但坚决执行“三不”承诺。
2、个性课程的“暖心行动”
学校根据老师的特长设置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如:
特色1:书香长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校每周三、周五的课后服务,轮流由两个年级去图书室进行集体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特色2:剪纸进课堂: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创造的魅力。学校于每周四的课后服务,将学生按低、中、高年级分组,轮流上手工剪纸课。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一些特别优秀的剪纸作品不仅美化了学校的八大功能室,同时也定期择优在学校的橱窗展出。
3、学生择课的“暖心行动”
学校先后成立了篮球、足球、下棋等兴趣小组,在学期初,各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太湖县徐桥镇桥东小学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