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八(8)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8月4日,是中国传统七夕佳节,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八(8)班的同学们,在家委会的精心组织下,来到竹荫里社区,参加“浓情七夕节,青春暖夕阳”主题关爱活动。老红军何万里爷爷,“两弹一星”工程师李富学爷爷,为“两弹一星”做过服务的杜秀兰奶奶作为辖区内老党员、老红军代表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蜀山区民政局、竹荫里社区党委和竹荫里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共同举办,蜀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平出席活动,活动由竹荫里社区孟霞书记主持。

廖梓锐同学代表八(8)班的全体同学发言,她说:“老年意味着经验和智慧,意味着沉淀和超脱,每一个老人都是一本读不完的精品书。我们今天能在和谐稳定、安详静谧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斗争、牺牲和奉献。所以,尊老、助老是美德,也是义务,我们青少年要将这种美德和义务践行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

接下来,三位老人为同学们讲述了当年在峥嵘岁月里坚毅果敢、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精彩往事。

李富学爷爷是一位工程师,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和试爆工作。1959年,25岁的李富学被调往北京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从事用于起爆原子弹的“微秒级电雷管”的设计、研制、生产工作。“当时国内只有秒级的电雷管。”李富学说,“1秒等于100万微秒,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李富学和同事们日夜不停地重复画草图、做模具、穿导线、引爆……两年后,终于达到了微秒级电雷管的各项要求。“后来试爆成功的原子弹与氢弹都用上了这种电雷管,这是我们一生的光荣。”1963年,李富学成为首批到达位于青海海北州国营二二一厂的科技人员。二二一厂位于青海省的金银滩,回忆起那段戈壁滩上的日子,李富学记忆尤深,“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高原反应,缺氧、流鼻血,走两步路就喘气、头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富学一待就是30余年。

今年80岁的杜秀兰奶奶是延安人,1958年进入西宁邮电学校,1959年6月28日毕业后,被分到当年的那个秘密地方。“住帐篷,喝河水。”她回忆,当时没有电,发电报的时候就手动摇臂发电。戈壁滩上很辽阔,工程师们忙于研发,杜秀兰就和同事在流动着为大家服务。戈壁滩上洒下了她们的汗水,记住了她们青春的模样。

1928年出生的何万里爷爷是吉林人,19 岁的他以民工担架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辽沈战役。随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一员,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役。何爷爷回忆战争情形时说到回答道:“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把敌人打败,把他们赶出中国,这样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手握三等乙级残废证的何万里随军回到国内,但是他不曾停下过脚步,建水库、修河闸、从事兵役工作等,积极投身在祖国的建设中。何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中国能巍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也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努力拼搏。”

聆听这些故事时,同学们听得认真入神,为老人们的奋斗精神深深感动。

最后,由学生代表为老人们献上鲜花和慰问品。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直面困难、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奉献青春。(倪婉玉)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