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扇子文化自然是这厚重的文化底蕴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火热的暑假里,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的一项关于扇子的文化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首先我们给二(12)中队项目化第五小队的小朋友们科普了扇子的发展历程,扇子家族自古以来都是扇丁兴旺: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说起羽毛扇,大家脑海里莫不浮现出那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手拿轻巧的羽毛扇,多少计谋都跃然在这羽毛扇的摇摆间;团扇又称宫扇,是古代朝廷仪仗的一种,后也为深闺后院歌楼舞榭所用,多少粉黛佳人的语笑嫣然躲在这精工细制的团扇之后;提到折扇又要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题诗赠墨的雅致风韵,以折扇为媒,行广结朋友之实,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尽显在那折扇的开合之间;如果说扇子家族里最接地气的当属蒲扇,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犹记得在空调不那么普及的村镇乡下,夏日夜晚,那一声声因蒲扇扑打在身上而发出的“噗噗”声,悄悄地潜进了多少人的梦乡,又悄悄的演变成了多少人心中消散不去的点点乡愁……至于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都是扇子衍生出来的或极具观赏性或富有独特功能性的“手足兄弟”。
孩子们在了解了上述扇子的种类和发展历程后,都对形态各异的扇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在自制折扇或团扇这个环节跃跃欲试。他们用硬纸板做扇面,筷子做扇柄,再将霁月星辰、春夏秋冬一一点缀在扇面上。瞧,有的扇面上是秀丽俊俏的兰花,那狭长的花径托举着完美绽放的兰花朵,仿佛在春风中轻轻摇曳,随风散发的幽幽兰香沁人心脾,正应了那句“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当然也有把蝉鸣蛙燥的夏日荷塘搬来扇面上的,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随夏日的晚风起舞的尖尖荷花,颇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韵味儿。还有盛开在扇面上的簇簇秋菊,花团锦绣璀璨夺目,别有一番“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境。当然也有傲然于风雪,绽放于严寒的腊梅,那凌寒独自开的凛冽气质为残风冷月的冬日平添进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加深小朋友们对扇子文化的理解,一场精彩纷呈的团扇大秀在宛转悠扬的古风柔曲中缓缓拉开序幕:只见两个小姑娘一前一后迈着轻柔的步伐款款向舞台中走来,那犹抱团扇半遮面的一颦一笑将江南女子的温婉柔情演绎的入木三分,紧随其后的就是我们的小男神们,他们迈着稳重的步伐,轻摇团扇潇洒地走上舞台,举手投足间尽显男子温良恭谦的风范儿!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扇子驱蚊送凉的实用功能正在慢慢消减,取而代之的是其独特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扇子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本次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二12中队开展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扇子项目文化课堂,无疑是一场对懵懂学子的文化熏陶,亦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别样传承。相信接受这场文化洗礼的小朋友不仅领略了扇子文化的璀璨夺目,也深谙了扇子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善良谦逊这一精神内涵,同时也满怀对广袤的中华文明的无限好奇和向往!世界和未来,都在等你们快快长大,一起探索!
撰稿:谢梦妮 童嫣妈妈
摄影:刘赫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