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隆岗小学全面贯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秉承“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劳动先行的理念着力打造“向阳”劳动教育体系,开展了一些列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劳动最光荣”。
一、科学规划,整体布局,有效实施劳动教育
制定方案,加强劳动教育管理
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坚持劳动育人顶层设计、设置六个课程维度、开发十九类劳动课程单元,落实到每一节的劳动课内,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制定了上好每节劳动课的原则和要求,提出教学中要做到“六为” “六为”即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在劳动课堂教学上要突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搞千人一面,千人一法。另外每年5月定为劳动月,集中展示劳动成果,扩大劳动影响。
课题牵动,加强劳动教育研究
进一步拓展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视角。以日常生活教育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增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的适切性。该校积极申报合肥市教育规划课题,结合劳动教育的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劳动能力的差异,挖掘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探索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
规范管理,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教导处制定学生劳动教育课管理办法,从教育管理、课时安排、课程安排、考勤管理、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重点就劳动评价做了要求,要求从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五个方面评价劳动课程或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积极实践,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双减”推进的有力保障,丰富课后托管的形式和内容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开启“5+1+X”课后托管模式,每天一共2小时托管:1个小时用于完成作业,1个小时进行文体拓展。学校课后托管服务班结合劳动活动、兴趣社团班等方式,并升级课后服务内容,提供特色化、多样化的课后育人劳动活动。在缓解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学校还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专业特长,并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志愿者予以劳动课辅导。
落实课程,创设劳动教育平台
学校专门开辟劳动实验基地,学生采用“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的劳动形式,在真实的生产环节和劳动环境中体验劳动过程;各班级鼓励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家庭劳动,有的帮助父母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择菜、拖地、洗碗等;有的走进社区和养老院等,帮助社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节和劳动环境中开展真实的劳动生产实践,体验劳动、感悟成长,从而体会劳动的意义,认识劳动的价值,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渗透德育思想,感悟劳动真谛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国家的功臣。大队辅导员带领少先队员们搜集劳动模范邓稼先、郭明义、史来贺等代表人物事迹,通过观看各行各业劳动者视频、学习劳动模范事迹、讲述身边劳动榜样等形式,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换来。学校还组织少先队员向可敬的保安叔叔,辛勤的环卫工人和学校门卫爷爷献上鲜花、为劳动者表演朗诵节目等形式,倡导大家尊重身边的平凡劳动者,感谢身边的平凡劳动者,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小树立起爱劳动、勤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少先队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劳动实践活动
协同育人,建构家校共育的德育场域。由学校课题组和大队部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落实到各年级,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公益劳动四个方面列出劳动实践清单,指导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计划开展劳动实践。学校开辟了开心农场,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开展作物种植、养护、选种、垦土、锄草、浇水、捉虫……种菜的过程既是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勤劳、意志等德行发展的过程。
四、融劳动课程,合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能够把一切教育内容联结在实践之中,因此劳动教育要融合、渗透到德智体美的全过程中。学校利用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劳动美渗透给学生、依托,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学科研究、劳动+创意等,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多维度感知劳动,体验劳动之美。
班级劳动辅导员签订协议
少年展翅,九万里风鹏正举,少年儿童正是培养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期。隆岗小学积极行动,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抓好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