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帮人‘充场’,又不花钱,按照清单完成任务,就能收到100 多元佣金,看着挺划算的。”合肥大学生小田(化名)兼职网络“充场”,却被要求申请一堆银行账户,以为是轻松赚钱,怎料账户已被捆绑贷款。家长发现问题后,银行、警方迅速介入,为小田及时销户。警方提醒,兼职网络“充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暑期打工要当心。
网络兼职,莫名申请一堆账户
时间回到7 月27 日中午。合肥一名母亲带着刚上大一的儿子小田,来到银行办事。母亲称,孩子暑假去打工,却莫名其妙申请了一堆银行账户,让银行查一查到底怎么回事?能不能销户?
儿子小田对此有些不情愿,解释说只是中介介绍的工作而已。“帮人‘充场’,又不花钱,按照清单完成任务,就可以收到100 多元佣金,看着挺划算的。”然而,银行经过查询,发现小田名下的卡捆绑了贷款。银行大堂主管看到后,意识到小田的个人信息很可能泄露,赶紧向辖区滨湖派出所反映。
“他们先是发布招聘兼职的信息,等有人咨询后,便称收入可观,轻轻松松就能赚钱。”民警介绍,兼职“充场”一般分为三步,从签订工作合同,到布置任务清单,再到开立账户注册。“充场”人员会被要求开通多个银行账户,工作内容是按照提供的工作清单,通过已开通的账户给清单内的APP刷单(充场),然后进行返利。
从小田提供的一份“2020 年6 月29 日T 推任务明细”清单上,记者注意到,项目涉及多家银行、网购平台、视频网站等,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网站平台。“让他们‘充场’,有的是为了点击量或返利,有的属于刷单诈骗。”民警表示,小田还算幸运,虽然开了不少账户,但家长发现很及时。
参加充场,极易泄露个人信息
据警方介绍,兼职平台通常从微信群发布信息,招募人员;再通过签订合同、发布任务清单等引导录入各类个人信息,从而掌握相关数据。这些资料很可能被“有心人”窃取使用,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同时,刷单类“充场”基本都是骗取保证金,并收集相关信息,尤其是需要录制手持证件的照片及视频,极易被用于非法用途。其潜在风险包括被网贷、“被企业法人”、被债务、身份信息被占用等。此外,兼职网络“充场”背后可能存在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电话卡、银行卡和公众号“充场”,可完整复制个人信息,以此进行违规操作。
那么,如何在兼职中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警方表示,首先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同时,不随意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尤其需要注意,下载安装APP 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收集或非法使用。对业务单据、ATM 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妥善处理,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如已造成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失,应立即报案,通知银行锁定账户,通过警方挽回损失或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尽可能保护自我。
汪佳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琳